吴湖帆诞辰130周年看一代文人画家的艺术人生

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展览现场

202485日,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在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开幕,展览由中华艺术宫和上海中国画院携手主办。2024年是吴湖帆诞辰130周年,吴湖帆迁居上海100周年,也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本次展览中华艺术宫“何谓海派·海上名家”艺术系列展的首展,海派美术研究和展示的重要一步

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展览现场

展览以吴湖帆为个案,厘清其是如何应对文人画传统在初期遭遇的冲击,解决了三百年来因南北宗论的人为桎梏造成的认识僵化,传承并更新了古老的江南画传统,开创出绘画的崭新风貌,进而表明中国传统绘画内在的强大生命力。

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展览现场

“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”集精品原作与学术文献于一体,全面呈现吴湖帆的成就,充分挖掘吴湖帆精神的当代价值,为公众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、多元化的吴湖帆形象。展品汇聚中华艺术宫、上海中国画院、苏州博物馆、上海市历史博物馆、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、朵云轩的藏品及部分私人收藏,共80余件(组)作品,包括吴湖帆的成名之作《云表奇峰》,壮年时期代表作《阿里山云海》,新中国成立后的主题创作《庆祝我国爆炸成功》等,是近十年规模最大的吴湖帆作品展,也是吴湖帆红色题材作品最集中的一次展览。

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展览现场

吴湖帆(1894-1968),江苏苏州人,为晚清学者、金石学家、书画家吴大澂嗣孙。他出生于吴门世家,传承优秀的江南文人绘画传统,1924年迁居上海,经由上海开放繁荣的都市文化熏陶,开创出绘画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崭新风貌,形成典型的雅俗共赏的海派新风格,成为海上画坛当之无愧的一代领袖。吴湖帆的绘画体现了海派绘画的精神,在文人画向大众化转向上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成果,这既是他自身艺术传承创新的水到渠成,也是得到了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态的正向影响。

《阿里山云海》展览现场,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

展览呈现吴湖帆各时期的绘画作品,从清“四王”入手临仿的作品,到以《云表奇峰》为转折点,融汇南北宗的画作,体现其在绘画方面的个性、思想与技法,全面展示了他的绘画发展历程。其中,《阿里山云海》全图气势雄浑、景色奇特,将光影转换为笔墨,是将阿里山云海进行艺术再现的杰作。《仿石涛苦呤入定图》《凤池精舍图》等极少展出,这次一同呈现给观众。《庆祝我国爆炸成功》题材特殊,巧妙地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笔法融合进来。吴湖帆的绘画,是传统艺术与现代都市文明融合的结果,特别是色墨相融的用色方式极具特色。

吴湖帆,潇湘雨过,1946,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

吴湖帆在上海创作了许多著名作品,如《云表奇峰》《潇湘雨过》等精品力作都在本次展览中亮相。其中《云表奇峰》是吴湖帆的成名之作,也是其个人风格转折的代表画作,在这幅画上,可以看出吴湖帆对传统山水画“南北宗”、青绿水墨的兼收并蓄,已经摆脱了流派的束缚,形成了自己的笔墨风格。观众可以通过在展厅欣赏原作,近距离观赏一代艺术大师精妙绝伦的笔法。

吴湖帆,西郊公园写景,1958,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

一如海派绘画的创新与传统并存,吴湖帆的作品始终保持文人画的本真,同时将超凡脱俗的主题拉回世俗,如《西郊公园写景》中“碧水池塘暖翠禽”,公园中老百姓的生活等。画作色彩层次丰富,将颜色和水墨融合,因而丰富但不俗气,格调高。

吴湖帆,庆祝我国爆炸成功,1965,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

值得一提的是,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,展览首次将吴湖帆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主题创作放到第一板块呈现,结合文献突出他在书画、鉴定等方面的光环之下容易被人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一面,即作为文人的家国情怀。吴湖帆曾说:“学国画而欲做大画家者,必先爱吾家邦。”展厅中的《庆祝我国爆炸成功》《跃进》等重要作品,都饱含着他的文人精神和家国情怀。

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展览现场

吴湖帆是江南士大夫文化最后一个集大成者、海派都市文化最经典的代表者,而非仅仅是一个画家。为让观众全面理解吴湖帆作为文人的全面修养,展览在以往已有吴湖帆绘画展、鉴藏展、文献展基础上,呈现吴湖帆的书法创作、收藏、诗词创作的成就以及与他绘画创作的关系。其中拓印补图颇具特色,更有鲜少展出的多件成扇类作品亮相。

据悉,展期将持续至10月27日。(本文图片除注明来源外,均由陆亦瑝拍摄)

吴湖帆,玉兔映长年,1954

吴湖帆,翠荷,1959,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

吴湖帆,闹红一舸,1959,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

吴湖帆,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,1960,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

吴湖帆题“青铜器拓片四屏

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展览现场

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展览现场

海上奇峰——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展览现场

展览海报,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